4月11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我院此次有3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全校共22门课程),加上2020年被认定的3门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全校18门课程),截至目前我院共有6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 
     课程类型  | 
     认定时间  | 
    
    
     1  |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 
     袁小平  | 
     蔡丽、陈烨、陈兴新  | 
     线下  | 
     2020年  | 
    
    
     2  | 
     数字信号处理  | 
     王艳芬  | 
     张晓光、王刚、张林、刘卫东  | 
     线上线下混合式  | 
     2020年  | 
    
    
     3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 
     王香婷、徐瑞东  | 
     刘玉英、张晓春、戴新联  | 
     线上  | 
     2020年  | 
    
    
     4  | 
     数字信号处理  | 
     王艳芬  | 
     张晓光、王刚、刘卫东  | 
     线上  | 
     2023年  | 
    
    
     5  |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 
     袁小平  | 
     陈烨、蔡丽、陈兴新  | 
     线上  | 
     2023年  | 
    
    
     6  | 
     机器人技术与创新实践  | 
     王军3  | 
     陈世海、李明、牛小玲、毛会琼  | 
     社会实践课程  | 
     2023年  | 
    
   
  
  
  
 此外,我院4门课程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 
     课程类型  | 
     认定时间  | 
    
    
     1  | 
     数字信号处理  | 
     王艳芬、张晓光  | 
     王刚、刘卫东  | 
     线上  | 
     2021年  | 
    
    
     2  |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 
     袁小平  | 
     陈烨、蔡丽、陈兴新  | 
     线上  | 
     2021年  | 
    
    
     3  | 
     自动控制原理  | 
     常俊林、雷萌  | 
     贾存良、张倩、程玉虎  | 
     线下  | 
     2021年   | 
    
    
     4  | 
     机器人技术与社会实践  | 
     王军3、陈世海  | 
     李明、牛小玲、毛会琼  | 
     社会实践课程  | 
     2021年  |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的有关精神,提前谋划,精心培育,不断夯实课程建设基础工作,促进课程迭代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完成了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风格独特的一流本科课程,成效显著。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做好整体规划与精细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大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实验、社会实践等五大类一流课程的建设力度,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着重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校一流本科教育。
  
 新闻来源:刘静
 责任编辑:刘静
 审核: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