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主要工科学院之一。学院肇始于1950年创建的矿山电机工程系,于1953年更名为矿山机电系,1980年更名为自动化工程系,1995年建立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6年电气工程学科调出后,学院更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和人工智能5个电子信息领域专业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先后入选江苏省一级博士点重点学科。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地下空间智能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感知矿山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复杂工业系统安全监测与自主控制”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3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前身为1987年设立的通信工程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8年“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后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并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2018年恢复自动化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于2022年获批增设并于2024年首次招生,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998年获批建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利用淮海地区半导体产业资源优势推进产教融合建设,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协同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模式,打造区域范围内共建共享型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66人,超过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家级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全国煤炭行业教学名师2人、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杰青1人、江苏省优青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3人、青年人才1人(博士生专项)。

学院在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工业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课题)20余项。发起成立了中国矿山物联网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应用于煤矿的互联网示范工程。学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课程7门,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励50余项。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0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3人、硕士研究生839人、本科生2018人。学院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优势,着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院积极推行国际化教育,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学生联合培养等合作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成为在信息控制领域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研教型学院,不断提升学院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