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首页 >> 师资队伍 >> 科研团队 >> 正文
智能优化与控制研究团队

一、团队概述

智能优化与控制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两次入选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科研群体。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研究生50余名。团队围绕智能优化与控制、机器人等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展开攻关,研究方向包括:智能优化、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机器视觉、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5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6项,承担20余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二、研究方向

智能优化

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智能优化作为一类重要的启发式优化方法,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面向决策变量维度高、目标数目多且相互冲突、候选解评价代价昂贵等复杂场景,现有方法依然存在“维数灾难”、全局与局部搜索难均衡、候选解低代价评价难等挑战性难题。该研究方向深入研究智能优化关键技术,提出一套完备的进化优化与学习共融的复杂优化问题求解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汇聚问题领域知识、智能优化过程知识和决策者偏好知识,揭示了不同知识驱动不同智能搜索范式的机理,设计了搜索范式自主适配的多目标智能优化算法,给出了基于代理模型辅助的多任务粒子群优化算法,成功应用于绿色建筑节能进化设计、复杂产品设计、矿山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航空压气机气动设计等问题,解决了已有方法难以兼顾全局与局部搜索的问题,对多目标智能优化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机器人与无人系统

该研究方向聚焦复杂环境下的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重点研究露天矿山工程机械无人化作业、矿井受限空间环境感知与自动驾驶、空中低慢小目标检测与反制等关键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深度学习算法等,实现动态复杂场景的实时建模与环境理解;研究运动目标识别与行为预测技术,提升无人系统在动态环境中的感知与交互能力。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矿山智能化、应急救援等领域,推动无人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应用。

机器视觉

该研究方向致力于解决智能制造中的感知难题,利用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以及三维重建等理论方法,实现工业机械臂对无序及遮挡工件的分拣、未知物体的抓取等。研发动态物料的非接触式体积测量系统,提高皮带输送机物料体积检测的精准度与便捷性。相关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物流分拣、智能工厂等领域。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针对高维数据进化特征选择中存在的特征子集搜索难、候选解低代价高质量评价难等挑战性难题,利用进化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从特征空间缩减、代理模型构建、进化优化求解等多角度,提出一套完备的高维数据进化特征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定义了相互关联变量的快速判别定理,建立了问题知识驱动的大规模决策变量空间分解机制,构建了问题知识驱动的合作型协同智能搜索架构,开发了协同特征聚类机制,设计了集成代理构建和管理策略,提出了变规模的协同进化粒子群特征选择算法、聚类引导的粒子群优化特征选择算法、代理辅助的粒子群多阶段集成特征选择算法,显著提高了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效率。

三、团队成员介绍

所长:张勇

副所长:李会军宋贤芳

(1)教授:张勇

(2)副教授:李会军叶宾王军宋贤芳

团队成员简介:

1.张勇,男,教授,博导,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为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等多个专委会委员,是《Applied Intelligence》等SCI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及应用、矿山综合能源系统、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或国家一级学会科研奖励6项。在IEEE TEVC、IEEE TCYB、IEEE TCBB、IEEE TAI、TII和《自动化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9篇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1部。

2.李会军,男,副教授,硕导,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水利厅科技项目1项、苏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1项、徐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参与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荣获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无人系统、机器视觉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3.叶宾,男,副教授,硕导,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1项、徐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企业横向项目多项。获得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指导学生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比赛特等奖、一等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

4.王军,男,副教授、硕导,承担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多项,开发煤矿井下主煤流保护装置和系统等多套,具有丰富的工程实施和技术转化经验,获发明专利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制定行业标准多项,获得江苏省、山东省和中国煤炭学会等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多项。

5.宋贤芳,女,副教授,硕导,现为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工委会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智能优化与应用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及应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项、江苏省家禽智慧养殖与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或国家一级行业学会科技奖励2项;1篇论文入选2023年江苏省自然科学百篇优秀学术成果论文、2篇论文分别获得第七届和第五届智能优化与调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发表中科院一、二区期刊论文15篇,其中,ESI前1%高被引论文3篇。

扫一扫分享此页
扫码关注